当前位置: 组织建设

四川宣汉:升级“组工学堂” 助推干部成长

为全力建设阳光学习型组工队伍,宣汉县委组织部全面升级“组工学堂”,突出多样性、适用性、针对性和规范性,努力打造组工干部提能增智学习平台,助推组工干部尽快成长成才。

突出多样性教学,让学堂氛围活起来。一是互动交流激活力。改变以往照本宣科、枯燥无味的传达式学习模式,采取“讲学+讨论交流”、“讲学+现场问答”、“讲学+案例分析”、“讲学+现场教学”的“1+4”方式,突出互动式、情景式、体验式教学,充分调动组工干部学习、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二是辅助讲学增兴趣。根据“组工学堂”讲授内容,借助媒体教学设备,形成PPT演示文稿,以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多种授课形式相结合,不断增强学习兴趣,力促讲者用心、听者认真。三是外延实践提成效。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效果的重要途径,将“组工学堂”课堂延伸,定期组织组工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学习调研、需求分析和对策研究,让学堂与实际充分结合,活学现用,增强实效。

突出适用性选课,让学堂内容实起来。一是突出政治理论。立足组工干部素质要求,将政治、经济、法律、时事、民生,特别是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、党章党规、“十三五”规划、依法治县、脱贫攻坚等作为重点,持续加强组工干部理论学习。二是强化业务知识。突出主业抓学习,每期“组工学堂”都安排适当的业务培训,包括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、党员发展、县乡领导班子换届、基层党的建设等,力促组工干部都成长为组织工作的“业务通”和“多面手”。三是注重综合提能。除理论和业务知识外,“组工学堂”还增设涵盖组工文化建设、组工干部心理调适、群众工作能力提升、基层领导干部工作艺术等主题,全面拓宽组工干部思路视野,不断提升组工干部综合素质。

突出针对性请师,让学堂质量高起来。一是“新老”结合互助互学。组工干部人人上讲台,领学、评学、交流讨论;邀请曾经在组织部门工作过的“老组工”回家讲传统,新老结合,相互学习,在传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传承。二是“内外”结合取长补短。适时根据学习内容需要,邀请卫计局、群工局、法制办等部门负责人和县委党校老师等来部授课,为组工干部补短板、填空缺。三是“上下”结合扩台增智。将清华大学、省、市领导、专家、学者以及优秀党委书记、村支部书记等基层工作者请进学堂,授课讲学,让组工干部既“开天眼”又“接地气”。

突出规范性建制,让学堂纪律严起来。一是严肃学习纪律。严格按照“课堂”式对“组工学堂”纪律进行管理,学习签到考勤,无故旷课书面检讨,按月公布考勤情况;学习时间不准接打电话、不准随意进出等,用严格的纪律、良好的学风保证学习效果。二是强化目标考核。将“组工学堂”学习情况纳入每名干部个人年度考核,作为评先晋优的重要依据;要求每名组工干部每年撰写读书笔记不少于10篇;年分享读书体会或心得不少于6次;撰写调研文章1篇以上。三是确保常态长效。把“组工学堂”制度固化,并写进《组工干部工作手册》;年初制定“组工学堂”全年学习计划,每周星期五下午坚持学习;每月推“好文稿”、双月评“先进榜”,上榜“机关文化墙”,激励全体组工干部自觉抓好学习,不断提升水平,努力干好工作。

(四川宣汉县委组织部 王丽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