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些年,国家一直在提倡并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。但是何谓师德师风呢?很多人并不清楚。
我以为,师德,就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。师风,就是教师行业的风尚习气。
教师,首先是一个人。只有一个堂堂正正的人,一个仰不愧于天、俯不祚于地的人,一个遵守社会最基本道德法规的人,才有资格成为一名教师,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。
师德,很多时候不是简单的说教,而是一种精神体现,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!师德需要培养,需要教育,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!
俗话说“正人先正已”、“打铁先要自身硬”。教师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,学生都喜欢模仿,这对学生的思想、行为和品质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,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。因此,在生活中,教师要以身作则、率先垂范,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。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,自己首先做到;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,自己坚决不做,做到 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。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,教师严于律已,以身作则,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,把你当成良师益友。
其次,教师是教书育人这个特殊平台的一员。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,踏上三尺讲台,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。
这个特殊的工作平台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具有爱岗敬业、为人师表、诲人不倦、有教无类……等教师道德。而在这所有的道德要求中,爱岗敬业、热爱学生、尊重学生应该是最基本的道德素养要求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,才会全身心地投入,认真备好每一堂课,精心组织每一次课堂教学活动,好好地对待每一堂课,才能把尽可能多的知识和做人道理传授给学生,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,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。
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,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,相互学习、相互尊重。“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”。既然做了这个“父亲”,就要关心爱护学生,尊重学生,对学生负责。而尊重学生、平等对待学生、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,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,但尊重是相互的。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,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,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。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、有追求、有独特个性特长、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。从尊重学生出发,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,学会倾听,学会理解,学会宽容,学会欣赏,懂得赞美,善于交流,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,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,成为“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”。对教师来说,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。
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。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,热爱学生,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,了解学生的思想,想学生所想,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,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。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,尤其是现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,生活条件也好了,父母的期望、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,使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,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,他们容易形成孤僻、霸道的个性,使部分学生进入学校后就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。优越感的失去,生活上的不顺心在心理上造成了阴影。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、热情鼓励、耐心帮助,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“心中的坚冰”,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。
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,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。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,绝不厚此薄彼,做到“三心俱到”,即“爱心、耐心、细心”。做到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,时时刻刻关爱学生,切忌易怒易暴,言行过激。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,并且多加鼓励,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,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,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。 这样,学生平时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,遇到问题,也会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。同时,老师遇事要冷静,不随便发怒,不以威压人,处事公平合理,不抱偏见,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,才能树立较高的威信。
总之,作为一名教师,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,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,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,刻苦钻研业务知识,学而不厌、勇于创新、认真执教、爱岗敬业。要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,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,用崇高的师德塑造人,不计名利,积极进取,开拓创新,无私奉献。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,才能培养出明礼、诚信、自尊、自爱、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。
文:文科支部 吴秀红